1952年暑假,肃宁县按沧州专员公署的决定筹建一所初级中学。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肃宁城内后街旧文庙的废址上建成。10月开学,始招4个班,220名学生。校名定为“肃宁县初级中学”。1954年拆除破旧房屋,建立新校舍,学校已有12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已达644人,教职工55人。1955年,学校改名为河北省肃宁县初级中学。1958年,开设了高中部,招升高中班2个,附设3个师范班,此时学校已有初中12个班,高中2个班,师范3个班,学生人数已逾千人,教职工已达63人,学校名称改为河北肃宁中学。1958年 11月学校名称由“河北肃宁中学”改称为“河间县第二中学”。大跃进时期,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期间,虽然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但全校师生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领导方针,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开创了从1954年到1965年肃宁一中的第一个黄金时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学全部停止,校园面积缩减,学校占地面积仅剩60余亩。1967年,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校名改为“肃宁中学革命委员会”。1970年,肃宁中学成立综合技术学校。1971年恢复高中招生,1974年恢复初中招生。在“五·七”指示的引导下,办起了农业、机电、人医、会计、师资培训班,开办了元件厂,设置了电机修配和橡胶带、垫车间。1975年,学校改名为“肃宁县五·七大学”,办多种专业短训班,为社会培养了不少的有用之才。1977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拨乱反正,该校的教学秩序得以恢复。1979年,学校停办专业班,并恢复了“河北肃宁中学”的名称。各种规章制度逐步得以完善。1986年5月,该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1989年学校班级建制迅速扩展,学生人数达1382人。1990年,学校停办初中, 12个高中班,学生804人,教职工114人,学校名称改为“河北省肃宁县第一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