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王牌专业_知名校友_学院_占地面积_校训-申请方

西安理工大学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国, 陕西4.0
理工类公办
院校排名
专业排名
水利工程
中国5
数据科学
中国12
创业与战略管理学
中国35
材料工程
中国36
计算机科学
中国36
电气工程
中国37
水利工程
中国5
数据科学
中国12
创业与战略管理学
中国35
展开全部
展开全部
国内院校的专业排名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教评论网》
院校简介
西安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0年7月,学校成为工信部、陕西省共建高校。学校是我国西北地区水利水电、装备制造、印刷包装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之一。 学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北京机械学院和成立于1960年的陕西工业大学。两校的办学历史分别可以追溯至1919年由民国教育总长范源濂创办的北平市公立商业补习学校和1937年成立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水利组)。1972年,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陕西机械学院,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1994年,学校经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划转陕西省,管理体制调整为中央与陕西省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2002年,陕西省批准西安仪表工业学校整体并入西安理工大学。学校以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机械学院前身学校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为校庆起始年,5月1日为校庆日。 学校建有金花、曲江、莲湖3个校区和1个大学科技园。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8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近9000名。有教职工26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000余人。现设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设69个本科专业,其中10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2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8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设有21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其中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学校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现有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全部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21个陕西省重点学科,12个陕西省优势学科。工程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环境/生态学学科位列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3‰、材料科学进入ESI全面排名5‰。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30%;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40%。在“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校位列世界高校601-700位,全国高校89-106位。 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将人才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学校成立“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院士工作室13个。有双聘院士4人、外籍院士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18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计划45人、“特支计划”15人、“三秦学者”创新团队2个、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40多人。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91项,省级教改项目95项,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部,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30部;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72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4个首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3个省级虚拟教研室,11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1名教师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名教师荣获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入选工信部首批“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建设9项,教材研究基地1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和培训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3年作为全国试点高校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课程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有2个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全国示范性基地,8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科研实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学校建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43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其中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推广中心,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近十年来,学校科研成果先后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24项,其中国家级奖5项,本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60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8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375件,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20件,科研经费到款28.41亿元。学校不断推进校地校企合作,与省内外240多家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陕西、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等地建立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17个。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陕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有2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与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共建“西安理工大学浐灞创新孵化中心”,双创中心下属的“西理工/工创汇”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陕西省众创空间及西安市众创空间。近年来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等多项赛事中成绩优异。 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设有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陕西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学生在全国性“挑战杯”等学术科技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游泳比赛、定向锦标赛、艺术展演等体育艺术活动中屡获大奖,学校被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与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合作建立的“古都大讲坛”在陕西高校具有较大影响。先后19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学校先后与德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促进了全校师生与国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与交流。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了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多培养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安理工大学国际工学院。国际学生培养工作有序发展,目前已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一百多名学生来校接受高层次学历教育,校园国际化氛围有效提升。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逐步建成,科研国际化工作有序推进。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考生报考踊跃,近年来学校在全国第一志愿录取率均超过96%。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长期以来,学校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秉承“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专门人才,其中有多位两院院士、重要党政领导和杰出企业家,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为国家装备制造、水利水电、印刷包装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稳步提升。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西安理工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展开全文
院系导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创建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成型与控制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能源材料与器件四个教学系和一个以本科实验教学为主的材料实验中心。另有6所依托学院建设的国家级和省级研究机构:国家铸铁水平连铸连轧技术推广中心、陕西省镁合金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军民两用铝镁钛合金应用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电工材料与熔(浸)渗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和复合材料及其产品智能制造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学院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五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二级学科,并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现有教职工125名,其中教授30名(博士生导师12名),副教授或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6名,100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是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和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学院多年来坚持走教学与科研共同发展之路。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双语示范课。先后获得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并有多项课题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科研方面,学院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其中“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央军委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0项,省部级研究项目108项,五年累计科研到款1.16亿余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70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近500篇,检索率高达70%以上。 学院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以丰富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为载体,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近五年,学院学生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及各类竞赛获国家级奖36项,省部级奖75项。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心心公益社”2015年被评为“全国首届敬老志愿服务模范单位”。学院选送的学生作品《沉默的远山》在2016年第四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洁教育系列活动艺术作品类获二等奖。 学院奖助育人体系完善,学生获各级各类奖助学金比例达50%,激励和保障学生完成学业。一直以来,学院学风良好,学生考研升学率保持在30%左右,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位居学校前列。学院学生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青睐,三星、中芯国际、京东方、东方电气、长城汽车、东风汽车、创维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连续多年与学院优秀毕业生签约。同时学院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如2008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奖获得者、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斯泽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孙德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单忠德等,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着重要贡献。
更多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