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王牌专业_知名校友_学院_占地面积_校训-申请方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West Yunn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中国, 云南4.4
综合类公办
院校简介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滇西大”)是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5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滇西大作为新型的普通公办本科高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滇西大充分借鉴德国、瑞士应用技术大学模式,采取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1+N+M)的开放式办学构架,以及“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模式,按照“分层治理、产教融合、需求驱动、合作办学、开放衔接、省部共建”原则,从滇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以本科教育为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推行学历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滇西大总部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规划用地面积329 亩,总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总部已建成管理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健康科技学院3个直属学院;首批建成傣医药学院(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洱茶学院(位于普洱市思茅区)、珠宝学院(位于保山腾冲市)3个特色学院;挂牌成立怒江学院、迪庆学院2个校地合作学院;与丽江市、临沧市开展本科、专科合作办学。总部成立了滇西金融研究院、滇西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应用高等教育研究院、洱海研究院,特色学院分别成立了以专业和地方产业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心),“1+N+M”的开放式办学构架已初步形成。 滇西大从3个本科专业起步,截至2021年9月,共有29个本科专业、9个专升本专业、2个三校生高职本科专业、15个高职专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教育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面向云南省及福建、贵州、重庆、四川、广西、广东、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等14个省(区市)招生,目前在校生总数近1.1万人。2020年6月,首届学生533名毕业。 滇西大充分嫁接教育部直属“985”“211”重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得到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大学等多所高校全方位的支持,部属高校挂职干部人才、银龄教师等广泛参与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与普洱茶集团、东方金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物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实现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立体化培养。 面向未来,滇西大将坚持立足滇西,服务云南,辐射带动周边,按照“创办一个学院,振兴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传承一方文化”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服务于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急需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具有良好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爱岗敬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引领全省乃至西部具有国际竞争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展开全文
院系导航
傣医药学院
专业设置:傣医学、康复治疗学、中药学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是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特色学院,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按照“政府+高校+院所+企业”协同创新联合模式,以及“理实结合、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师带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教育教学工作由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集中统一管理。目前,傣医药学院占地157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2017-2018年投入资金1600万元初步建立了傣医药学院三维多媒体解剖实验室、医学机能实验室、微生物与免疫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生理实验室、中(傣)药种植实验室以及康复治疗学实验室训中心和傣医适宜技术实训中心等设施。 目前,傣医药学院设有傣医学、康复治疗学、中药学三个专业,于2017年正式招生,计划招生240名,实际录取报到234人,报到率达到97.5%。2018年计划招生270名,实际录取报到266人,报到率达到98.5%。2019年学院新增护理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2020年在校生规模达1600人。 为充分发挥教育部对口帮扶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作用,2017年教育部确定中山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全方位对口帮扶傣医药学院的部属院校;昆明医科大学和云南中医药大学被确定为对口帮扶傣医药学院的省属高校。目前教育部已选派3批6人次到傣医药学院挂职。省部属高校先后派出专家学者多次到傣医药学院开展学术讲座和义诊活动,推荐傣医药学院14名青年教师到部属院校进修访学,支持完成学院的教学科研任务。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支持下,傣医药学院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3人,获批成立了西双版纳州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专家工作站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学习中心。学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光明食品集团云南石斛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昆明药业集团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傣医药首席专家林艳芳傣中医诊所等院所、企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制教材、共建实验实训室,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申报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