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王牌专业_知名校友_学院_占地面积_校训-申请方

沈阳农业大学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中国, 辽宁
农林类公办
院校排名
专业排名
农业工程
中国18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中国30
农业工程
中国18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中国30
国内院校的专业排名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教评论网》
院校简介
沈阳农业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东与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毗邻,南与沈水浑河相望,北倚天柱山,占地面积10246亩。校园环境幽雅,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 沈阳农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的省立奉天农业学堂。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以复旦大学农学院与东北农学院部分系科为基础,成立了新的沈阳农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0年,由农业部所属划转为以辽宁管理为主,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几代沈农人前赴后继,开拓创新,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秉承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学术育人的理念,大力实施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校友荣校战略,带领全校师生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面向“十四五”,学校正向着建设“全国一流、东北特色、沈农品质”的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 学校拥有比较完整的农业教育科研体系。设有16个学院、4个教学部(中心),现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学校入选辽宁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辽宁省20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5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有包括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内的省级以上科学研究机构94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室)19个。 建校以来,一大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先后来校任教。现有教师1783人,其中,教授235人,副教授359人,博士生导师255人,硕士生导师661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8人,优青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人选7人,入选科技部创新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中国科协托举工程1人,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7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领军人才6人、攀登学者3人、特聘教授8人、百千万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21人。辽宁省杰出科技工作者4人,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67人、千人层次人选85人、万人层次人选62人。涌现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员先进集体、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辽宁省优秀教师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由院士、杰青领衔,以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骨干,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学校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优秀网络课程2门,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育德、育能、育责上下功夫,培养了一大批顶天立地的农业人才。现有在校生19793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467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464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891人,非全日制研究生971人,留学生251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本、专科生和博士、硕士研究生13万人,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作为辽宁省唯一一所农业本科院校,学校牢记使命担当,始终瞄准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摊子”“奶罐子”等做大文章,大力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建设,为辽宁、东北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副食供应”等重大民生需求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自1982年辽宁省实行“一二三工程”以来,陆续在全省10个市30个县区设立了科教基点,先后选派400余名科技人员挂职服务农村农业生产第一线,选拔51名教师党员担任贫困乡村“第一书记”。培训农村经纪人、新型农民等各类农业科技人才3.5万人。“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926项,科研经费总数达10.68亿元,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339篇。牵头组建了中国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辽宁省农业产业校企联盟、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产业校企联盟、北方沙区桑树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成立了国家生物炭研究院、辽河国家公园研究院。陈温福院士团队研发的北方超级稻、生物炭肥料,李天来院士团队推广的设施蔬菜、几代沈农人自主研发的寒富苹果,新民的草莓、法库的牛、昌图的猪、黑山的鸡、西丰的鹿等已经成为我省的靓丽名片,更是我校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沈农在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辽宁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辽宁省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辽宁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高校平安校园、沈阳市先进党委、沈阳市先进单位、服务沈阳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
展开全文
院系导航
畜牧兽医学院
专业设置: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是在原沈阳农学院首任院长张克威教授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于1958年创建,由张克威院长兼任系主任,1994年更名为畜牧兽医学院。经过近60年的建设,几代牧医人的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学院已形成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畜牧、兽医、水产养殖、动物药学和动植物检疫教育、科研和实践体系,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相关行业科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现任院长陈启军教授,书记胡建民教授。 学院现设有畜牧学和兽医学2个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其中畜牧学学科下设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个二级学科,兽医学学科下设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3个二级学科;其中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基础兽医学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招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养殖硕士、兽医硕士)和在职专业学位硕士(养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和兽医硕士)。设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五个本科专业,并设有动物科学专升本和动物科学中职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农业部新饲料与饲料添加剂有效性评价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平台实验室、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基础兽医学创新平台实验室、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重点学科临床兽医学平台实验室、辽宁省重大科技平台——辽宁省人畜共患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养猪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廋肉型猪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农业大学-辽宁辉山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省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沈阳市动物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沈阳农业大学养猪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现代牛业研究中心、沈阳农业大学饲料研究中心、沈阳农业大学SPF级大小鼠实验中心、科研猪场和鸡场等研究开发平台。实验室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近1000台,总价值2000多万元。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9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4人、高级实验师3人、讲师32人、实验师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87人,占教工总人数的83.1%,具有硕士学位15人,学士1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56人。教师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5人,千人层次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17人具有国外合作研究经历。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162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82人,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146人。近5年来,学院共培养本科毕业生929人,硕士生260余人。牧医学子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工作在各条战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院近5年来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10项,科研经费近270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9项。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各级奖励共13项,其中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2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685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EI收录4篇;出版著作、教材16部。 学院非常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每年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到学院开展学术交流,举行各种学术报告会,具有浓厚的学术气氛。校外有9家企业在学院设立“奖学基金”、“奖学金” 和“特困生奖学金”, 同时,学院设有包括动物医院、辽宁省动物疫病防控中心、辽宁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和禾丰集团等39家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锻炼,为这些单位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十二五”以来,学院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改善硬件条件与加强内涵提升和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学院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学院牧医学科楼建筑面积达到1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200万元。学院进一步提高院领导班子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应对复杂局面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学院立足内涵提升,强化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科、科研实力,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实现学院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推动学院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多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