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学院王牌专业_知名校友_学院_占地面积_校训-申请方

南京工程学院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国, 江苏
理工类公办
院校排名
专业排名
电气工程
中国90
电气工程
中国90
国内院校的专业排名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教评论网》
院校简介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深厚工科底蕴、鲜明应用特色的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全国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全国产学研合作典型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是江苏省高教学会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先后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平安校园示范校”、“江苏省文明校园”。2019、2020年获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2021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位于南京江宁方山风景区,占地近3000亩,办学条件优越。现有19个教育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近800名。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44.8%,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教师占比超过5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特聘教授、省教学名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20人次,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和“六大人才高峰”创新团队等省级人才团队13个。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4个,省重点产业学院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校级工程化项目教学基地和项目工作坊80多个,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等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8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超4亿元,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教学为中心,现有72个本科专业,其中,90%以上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性,80%以上专业与江苏省十大战略新兴产业高度契合,35%以上专业是国家和省级重点或品牌特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机械、电气类专业为教育部首批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江苏省重点专业16个,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是江苏省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和江苏高校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培育点。学校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改革3.0试点,全力打造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和亮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教学成果31项;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一流课程23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和省优秀精品课程13门,国家和省在线开放课程13门,其他类型省级课程9门;主编出版教材500余部,其中国家精品教材4部,入选国家规划教材74部,省重点教材39部,获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二等奖2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名,省优秀培育教材9部。学校注重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年来,学生累计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竞赛奖项300余项;国家级众创空间“天印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企业186家,成功获评“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并跻身“江苏省特色众创空间十强”,学生创业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榜百强”12名,其中“十强”3名,成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典型。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构建了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理学等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现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7个,“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较快增长,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建有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4个,省优秀研究生课程2门,获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3项,研究生获“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4人,数量稳居全国同类院校首位。学校建有国家级电力仿真与控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国家级学科科研平台5个,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20个。近年来,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384项,省部级及国家直管行业科技奖67项,授权发明专利726项,转让专利近400项,获批省知识产权贯标示范高校、省专利转化专项实施单位和南京市智能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评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省技术转移工作先进集体、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坚持走多元协同、产教融合的办学道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分别与德国、英国、美国、芬兰、荷兰、瑞典、新西兰、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入选为“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成员高校,“南京工程学院--欧洲高校引智平台”获批省教育厅“十四五”首批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建设项目;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芬兰奥卢大学建有两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斯克莱德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荷兰撒克逊应用科学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学校依托特色学科和行业优势,主动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科技孵化机制,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合作,实现了应用型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互动发展。近年来,面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江宁合作打造“环天印湖科创示范区”,联合多家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腾讯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宜兴产业学院,与华为、腾讯云、中天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机联、中电联、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燕山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合作,打造了智能电网、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装备、康尼机电、先进工业技术等产业技术研究院10个,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历经百年,学校始终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定位,形成了“密切校企合作,注重工程实践,培养应用人才”的鲜明特色,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沈国荣院士为代表的25万余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机械、电力、能源动力与核工业等行业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合并组建以来,学校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发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在全国率先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应用型办学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苏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求实创先”的工作总基调,聚焦内涵发展,聚焦特色发展,切实推进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深入实施“九大工程”,统筹推进“十六项提升计划”,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争当全国应用型高校的“领头羊”“排头兵”,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全文
院系导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源于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同济高工)机师科热加工类专业,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等7个本科专业。建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2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材料类)1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1个。学院可招收“机械工程材料”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有在校全日制本、硕生2500余人。作为江苏省“专接本”高等教育办学层次的承接本科院校,与20多所高职学院对接,有学生1500余人。是江苏省高校中本科专业最多、学生人数最多的材料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专职教师91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江苏省江苏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7名、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6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3名、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1名、江苏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先进个人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名;教授22人、副教授39人;研究生导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0余人。 学院建有江苏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与表面技术”、江苏省“先进结构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拥有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及衍射仪、拉曼光谱、纳米压痕仪、疲劳试验机、磨损试验机、磁控溅射、离子注入、差热分析、等离子热喷涂、微弧氧化、粉末注射机等各类材料制备加工设备等大型先进仪器及CAD/CAM/CAE网络中心,实验室面积9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额4000多万元。 学院重视与行业、企业联系,加强深度合作,建有13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30多个长期稳定校外实习基地,并与企业共建了“江苏省轻量化汽车零件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爆炸焊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精密高速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小节距工业链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产学研基地。 学院科研实力和服务行业发展能力强,近年来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省级以上基金项目80余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重点研发(科技支撑)项目、省产学研合作项目20多项,企业横向课题26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150多件。每年发表论文100篇以上,其中SCI、EI收录论文70篇以上。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南京市等市级政府科学技术奖12项;中国冶金科技奖等各行业科技奖10余项。 全院教师大力推行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取得了多项优秀教学成果。近年来,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主持国家级教研(子)课题2项、省部级教研课题20多项;主编出版各类规划教材36部、副主编17部,其中国家“十二五”、“十一五”、“十五”规划教材10部,江苏省精品教材2部,江苏省重点教材5部。“机械工程材料”、“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获得江苏省高校一类优秀课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群”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课程群。 学院立足于培养应用型材料工程师的工程教育,开展材料热处理岗位工程师资格培训、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培训、ISO系列内审员资格培训等。把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创业创新意识和精神,突出工程实践和新技术应用等作为人才培养特色,学生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奖等多项。毕业生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就业率100%,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考研升学率每年均高居全校首位(2018年考研升学率达38.14%,进入全国排名前6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鲜明的办学特色、扎实的科研基础、突出的教学科研业绩而成为省内外同类高校中最强实力、最富活力的二级学院。
更多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