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王牌专业_知名校友_学院_占地面积_校训-申请方

江西农业大学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中国, 江西3.4
农林类公办
院校排名
专业排名
林学
中国8
生物工程
中国11
动物医学
中国11
动物科学
中国16
林学
中国8
生物工程
中国11
动物医学
中国11
展开全部
国内院校的专业排名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教评论网》
院校简介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省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是农业农村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面积1.6万亩。校园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溯源于1905年创办的江西实业学堂,1908年更名为江西高等农业学堂。本科教育肇始于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2年组建江西农学院。1958年创办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1968年更名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69年江西农学院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合并。1980年11月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 学校育人体系完备。现设有17个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3557人。学科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教、艺等9大门类。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4个江西省一流学科,11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 学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有在职教职工185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教师总数80%以上。拥有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人才80人,以井冈学者特聘教授为代表的省部级人才228人次。拥有国家级创新团队、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创新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共计18个。 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特色鲜明。组建了江西省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以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预备队、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1个。拥有全省唯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拥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智库等高水平科研平台 9个。 学校办学成就卓著。坚持教学科研共同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35万余人,涌现出7名院士,17名省部级领导干部,30多位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00多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等杰出人才,毕业生大多数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等领域的骨干力量。学校与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建立了战略合作、科技合作关系,推广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及现代农业技术。“十三五”以来,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62项。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率先在江西省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深入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全文
院系导航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设置: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水产养殖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是江西农业大学传统优势学院,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立足国情、省情,针对畜牧业的现实和长远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人才培养:学院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是教育部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现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水产养殖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早在1984年即被批准为江西省重点专业,2000年又均获批为江西省首批100个品牌专业。2007年动物科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动物科学(2012年)、动物医学(2013年)、动物药学(2014年)三个专业分别列入江西省一本批次招生。 学院196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具有硕士研究生授权单位。现有“畜牧学”1个一级博士点,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动物健康与安全生产”4个二级博士点。有“畜牧学”和“兽医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水生生物生产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7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同时还拥有农业推广养殖领域、兽医和渔业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1个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共计1500余人。 教研机构:设有10个教研室,9个教学实验室,1个省级和4个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生产与疫病防控),8个科研和社会服务实验室(研究所)。其中,主要科研平台有: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种猪改良工程实验室、农业部种猪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饲料科学研究所。动物生物技术、动物营养、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控实验室为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学院的江西农业大学畜禽疾病防治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兽药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蜜蜂研究所及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群发性疾病监测与防治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已成为江西省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学院科研实验用房面积2.5万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有一批大型先进仪器设备,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科建设:学院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通过不断努力,学科建设取得较大成绩,现拥有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一级博士点、4个二级博士点,7个学术型硕士点和3个专业型硕士点。“动物生产学”、“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是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畜牧学”是江西省高水平建设学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还是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江西省第二批示范性建设硕士点,“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是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成绩喜人,有2篇硕士毕业论文分获第二、第三届全国兽医专业学位优秀硕士论文,2010年,博士研究生晏学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实现了江西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零的突破。经过长期培养和凝炼,学院各学科均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由具有很高学术造诣、且在国内同行中享有较高声望的专家教授担任。 科学研究: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自2010年以来,学院主持承担了国家863、国家97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累计到账研究经费达1.5亿元。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40余部,获得专利20余项。2004年以来,科研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各级奖励17项。
更多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