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王牌专业_知名校友_学院_占地面积_校训-申请方

吉林财经大学
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中国, 吉林4.3
财经类公办
院校排名
专业排名
会计学
中国35
金融学
中国52
国际贸易
中国52
经济学
中国61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70
创业与战略管理学
中国76
会计学
中国35
金融学
中国52
国际贸易
中国52
展开全部
国内院校的专业排名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教评论网》
院校简介
吉林财经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建设的学校。 学校起步于1946年7月东北银行总行举办的银行干部训练班,经历了东北银行干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中国人民银行长春银行学校、吉林财贸学院、吉林省财贸学校等几个历史时期,1978年5月恢复吉林财贸学院,1992年5月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学校是我党在东北创办的红色金融教育基地,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金融高等学校,是国家较早成立的普通本科财经院校之一,是国家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税务本科大学。 2005年,学校整体搬迁至被誉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林海”的净月潭畔,校园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收藏纸质图书166万册,电子图书127万册,外文原版期刊84种,中外文数据库63个。自然、典雅、厚重、博大的校园环境和宽敞、明亮、向阳、舒适的学生公寓,为莘莘学子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软科2021年大学排名中,位列财经类大学排名第23;在校友会2021吉林省大学排名中,位列第9。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为目标,着力推进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75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坚守 “为党和国家、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财经英才”,培养输送了10万多名奋战在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上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金融、财税等重要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业界精英、行业翘楚,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吉林振兴发展需要,作出了积极贡献;有第一个会计学女博士、第一批金融学博士等任教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985和211高校的专家学者,他们传承血脉,继续为国家培育更多优秀的财经人才。学校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近14000人。学生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商务设计竞赛、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学校着力搭建起“思想充实、为人诚实、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务实”的德育教育平台,涌现出一批致力社会爱心事业的公益典型:连续24年照顾孤寡老人“爱的接力”团队、“妈妈老师”吕金华、全国“十佳孝贤”之首张尚昀、连续22年的“代理妈妈”、“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张爽……书写了吉林财经大学学子爱心奉献的感人佳话。多年来,学校一直保持着生源和就业优势,毕业生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质量,年度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5%以上,在社会上赢得良好口碑,被誉为“银行家的摇篮”“税务系统的黄埔军校”。 学校坚持学科立校,着力构建“突出优势、扶持新兴、坚实基础”的学科生态体系,形成了以经济学科、管理学科为主体,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特色。学校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六大学科门类;有吉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8个,其中“一流学科A类”1个,“一流学科B类”1个,“优势特色学科A类”1个;“优势特色学科B类”5个;经济学科为“2019年度吉林省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工商管理、法律、税务、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会计、审计、金融、公共管理、保险、新闻与传播、图书情报等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吉林省研究生工作站7个;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是吉林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A类高校。学校现有37个本科专业,其中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新文科实践项目2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7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10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吉林省高校“金课”建设项目7个,省级精品课程32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省级高校“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课程2门,省级校企合作开发立项建设课程1门;省级实践教学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4个。学校是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项目的省属高校;是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示范性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亚泰工商管理学院为“中国十佳MBA商学院”。 学校坚持以人才兴校为重点,在波澜壮阔的办学历程中,精英荟萃,名师云集,著名学者、专家袁孟超、余性元、王思立、赵希献、胡继纯、宋冬林等先后在校任教。学校现有教职员工957人。教师中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规划评审专家,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经济与贸易类、统计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等;有省突出贡献专家11人、省拔尖人才10人、省教学名师6人;列入吉林省“18条”人才政策分类定级人才77人。 学校坚持以科研创新为抓手,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建有中宣部重点支持建设的“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有吉林省“2011计划”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1个,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3个,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2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学校主办《当代经济研究》《税务与经济》两个学术期刊。其中,《当代经济研究》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财经大学主办的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的会刊,现为中宣部重点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业类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扩展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税务与经济》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扩展版)、《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近年来,学校有十多人次受聘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在省委、省政府、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重大规划、重大决策、重要文件起草制定中发挥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吉林振兴发展需要,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热点问题,重点在金融、财税、产业经济等领域咨政建言,有40余项决策咨询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一些成果推广应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现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法国、白俄罗斯、瑞典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52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每年开展学者互派、科研合作及学生联合培养等交流活动。1988年,学校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9年开启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目前与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合作举办会计、金融和电子商务专业3个本科办学项目。2002年起选派优秀本科毕业生赴日本帝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1年起与北海道文教大学等3所日本大学开展本科生“2+2双学位”研究生“2+1”留学项目,2007年起与京畿大学等6所韩国高校开展“3+1”留学项目。2013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学校作为中国13所高校之一与俄罗斯13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学校目前为“吉林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资格院校、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院校。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吉林视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吉林、面向全国、服务经济主战场,坚持“两个更加合理”(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更加合理),“四个显著提升”(学科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四五”稳步开局,各项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成绩。学校被确定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组织育人方向承建单位,1个学院被确定为吉林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节专题党课入选全国“精品党课”;一个党支部在教育部办公厅举办的两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中,获微党课特色作品、推荐展示十佳精品成果各1个。有1个全国党建样板支部,1个全省党建标杆院系,3个全省党建样板支部,1个“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全省高校精品e支部。1人入选全省十九大宣讲团成员,9名同志被评为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37名老党员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风雨砥砺继承优良传统,继往开来谱就精彩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继续秉承“明德崇实”的校训,坚守“尚学致用、择善鼎新”的精神,发扬“善治、善教、善思”的校风,传承“正己、正学、正人”的教风,弘扬“唯真、唯志、唯行”的学风,牢牢把握省部共建的战略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澎湃的活力和更加豪迈的情怀奔向无限美好的未来,为努力建设国内一流财经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开拓奋进、再铸辉煌!
展开全文
院系导航
法学院
专业设置:法学(民商法)、法学(经济法) 1.历史沿革 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始建于1994年,是在原吉林财贸学院贸易经济系经济法专业和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是省内最早设立经济法专业的院校之一。 2.师资队伍 法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目前一支梯队建设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学缘结构适中、年龄结构分布均匀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现有专兼职教师46名,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18名;博士及在读博士19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重超过90%,专任课教师中拥有法律职业资格的10人,有9人在校外作兼职律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7人。近年来,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成果丰富,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相继成立了“财经法律中心”、“法律诊所”、“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等学术实践团体。 3.学科建设 法学院自建立伊始就把学科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生命线,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民商法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2009年获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法学一级学科授予权。2012年经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组织专家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吉林财经大学成功入选首批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这标志着法学院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又一次重大突破。目前有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法学理论四个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现有在校研究生382人;本科层次的法学专业已成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现有在校本科生353人;课程设置方面较为成熟,其中,《公司法》和《经济法》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民法》和《法理学》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7门课程被评为学校优秀课程。 4.人才培养 法学院注重人才培养,确立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理念。一是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诊所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经济类、管理类学科的相对优势,形成了以法学专业教育为主体,经济、管理学科为支撑的学科体系,多年来培养的毕业生既通晓法律又懂得经济管理,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修读第二专业,在毕业时能够获得法学和管理学双学士,实践证明复合型法律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就业中有较强的竞争力;三是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在省内多家律师事务所、司法机关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或毕业实习之机到基地实习,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008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下发表彰决定,授予学院“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新村”宣讲团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四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近年来学院本科生司法考试通过率平均在20%以上,通过人数均居吉林省省属高校前列;五是在学生管理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法学院有2个班级获全国先进班集体、5个班级6次获长春市十佳班级,多名学生受到国家、省市级的表彰。 5.学生就业 法学院毕业生在社会上向来以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过硬、动手能力较强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多年来为全国司法、税务、财政、海关、金融及企事业单位法律机构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近五年来为国家各级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输送毕业生人数进一步增多,他们已有多人开始走向领导工作岗位。学院近几年考研、考取公务员成绩喜人,就业率保持较高比率。近三年来,毕业生考取国家和地方公务员的平均比率为20%左右,考研升学率在30%左右,就业率在90%以上,就业质量好 考研名校多是学院一大亮点。 6.学生社团及特色活动 法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学生班级和精品社团为依托,广泛开展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和典型的青年志愿者活动。通过 “学子节”、“模拟法庭”等特色活动的开展既展现了法学学子的风采,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法学院在开展志愿者活动方面继承了贸易系的优良传统,学生二十四年照顾孤寡老人张九贞大娘的“爱的接力”事迹享誉省内外,曾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吉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做好“爱的接力”的同时,学院“一路同行”志愿者协会还先后承担着校园普法、社会捐助接收、社区普法宣传、公益事业服务等志愿项目,通过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更多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