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王牌专业_知名校友_学院_占地面积_校训-申请方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中国, 湖北
师范类公办
院校简介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教育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为支撑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为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湖北省首批“优师计划”主培学校和“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 学校前身是1931年创立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湖北省工业学校、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先后于2003年和2009年整体并入。2007年,在湖北教育学院基础上建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开创了省级教育学院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先例。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业务指导机构——湖北省普通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设在学校,在服务、引领全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响应“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获批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湖北分中心。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同创建“光谷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与省体育局深度战略合作,打造体教融合“样板工程”。建校90年来,学校培养培训了3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起,学校先后与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 学校地处中国光谷核心区,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校园面积1723亩,建筑面积49.02万平方米。设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普通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7万多人。现有教职工1246人,专任教师82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99人,99位教师受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省政府津贴以及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42人次。累计外聘高层次人才80人次。 学校19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物理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等4个专业均获有条件通过师范专业第二级认证。现有24个以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的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基层教学组织、名师工作室,5个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省级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5个省级试点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实习实训基地,59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名师课堂。获评“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举办行知实验班、复合型人才实验班、创新人才实验班等教学改革实验班,共建华为云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以教师教育和先进储能材料科学与技术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为龙头,结合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生物工程、新材料工程、文化创意六大学科专业集群。现有教育学、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省级重点学科,湖北省太赫兹与光电子学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植物抗癌活性物质提纯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服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教育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获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52项,获教育部、科技部、文旅部和国家民委及省科技支撑计划、省自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80余项,获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住建厅等省厅级科研项目600余项,获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版权等200余项。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19项。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家2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现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每年选派大学生赴国外参加游学、交换生、社会实践项目或长、短期实习。学校是省教育厅指定的汉语教师海外志愿者派出高校,是国家汉办的优质生源学校,每年选送优秀学生到海外开展国际中文教育。 近年来,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获评“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和“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学校将秉承“学高、身正、诚毅、笃行”的校训,坚持“正己达人、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二师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定不移锚定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致力于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国家需要、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展开全文
院系导航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设置:化学-本科、应用化学-本科、生物科学-本科、生物技术及应用-专科 学院简介: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化生学院)的前身始于1984年创立的化学系,2003年8月改建为化学与生命科学系,2009年2月更名为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化生学院现已拥有比较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拥有比较齐全完整的图书资料和比较齐备、先进的实验设备,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目前在校学生900余名。 在三个本科专业中,其中生物科学专业是学校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学)的支撑学科,化学(应用化学方向)2009年被学校确定为重点建设学科。 教师队伍 化生学院专任教师大多毕业于985、211高校,其中2名青年教师有清华大学及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经历。师资队伍中有校学科带头人2人,校教学名师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多人;先后有青年教师去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区的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访学和学术研究;学院还聘请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共6名博士生导师为客座教授,定期来院讲学和作学术指导。目前已形成一支适合学院办学规模、适合专业或学科发展规划、满足教学或科研需要、治学严谨、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 教学与科研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为保证教学质量,学院建有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其中教学质量反馈体系科学,规范,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特色亮点,在全校推广。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建立首个理科实验班。实验班旨在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纵向”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突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化学学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学院非常注重教学团队教师队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注重对青年教师或博士的内部培养。2011年1人获学校优秀教学奖“一等奖”。建有《无机化学》、《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等三门校级精品课程及《微生物学》主干课程。 化生学院各专业教师不仅注重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探索,而且根据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加强科学研究。近三年内化生学院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学校处于领先地位,于2008年和2011年分别被评为校级优秀科研先进单位,多人多次连续获得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其中教学科研课题“构建‘研讨—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在职培训化学教师素质提高”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近年来,教师先后在《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 Anal》、《Bioanal. Chem》、《Anal. Chim. Acta》、《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s》、《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Analytical Letters》、《J.Mater.Chem.》、《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分析化学》及《武汉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11年,学院有2人获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届“十大科研成果”荣誉奖,2人获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1人获得优秀奖。与此同时,学院注重教学、科研学术团队和梯队建设,2010年“新型生物探针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团队获学校首届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称号,2012年“纳米技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污染物监测及污染所致生命体毒害作用关联性分析中的应用”(No.T201225)被确立为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自2010年以来化生学院获得7个各级科研团队。 当前,化生学院与武汉光谷生物城、武汉大学无机及分析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及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为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平台。 学院设有化学和生物各类专业实验室共21个,实验室建筑面积达3060多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价值800多万元,其中包括2011年获得中央财政厅拨款330万元经费的仪器。 化学类专业实验主要有无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化学教学法实验室及综合开放性实验室和材料化学研究所等;生物类专业实验主要有生物化学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细胞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室、植物生理学实验室、遗传学实验室及生物教学法实验室。实验室拥有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工作站、荧光分光光度计、显微镜、真空手套箱、凝胶成像系统、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溶解-反应热量仪、微量热计、示波极谱仪、超低温冰箱、PCR仪、酶标仪、BOD快速测定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智能光照培养箱、灭菌器等高档仪器。 实习实训基地 化生学院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学生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化生学院主要培养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化学、生物领域的专门人才。经过多年教育,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现代实验技术;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前沿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过硬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毕业生不仅能在化学、生物及相关的科学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中学教学工作,而且还可到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生物技术、食品、能源、医药、材料、环境保护等相关公司及企业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化生学院毕业生连续三年就业率排名居学校前列,就业率达到97%以上。学院学风正,考研率高,2008届、2009届、2012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分别为22.2%、23.1%、23%,录取学校包括了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中科院武汉物理所、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 学院选派学生多次参加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大赛、湖北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湖北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评选等各类竞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学院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多次受到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湖北省委和学校的表彰。 专业介绍: 化学-本科 化学专业(化学教育方向)(师范类)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具有从事化学教学、教学研究、应用开发研究、科技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中、初等学校化学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也能够在化工、冶金、环保和医疗等行业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基础、环境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以及相关的实验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及化学教学论等。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实验班)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化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突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化学学科拔尖创新型人才。毕业后主要进入国内知名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接受研究生学习,也可从事中等学校化学教学及到化工、冶金、环保和医疗等行业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基础、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合成、高等有机化学、中级无机化学、专业英语、文献检索和科研论文写作等课程。 应用化学-本科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将化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应用性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管理的适应21世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迫切需求的理工复合型应用化学中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化工、冶金、环保和医疗等行业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精细化工、化工工艺学、化工过程设计CAD等课程以及相关的实验课程。 生物科学-本科 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教育方向)(师范类)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生物教学与研究的基本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能在中、初等学校从事生物学科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也可在与生物学相关的企业、医疗、环境、卫生和农林牧等行业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人体解剖及生理学、基因工程、生物教学论、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方向)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生物产品制备和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比较系统的生物技术专业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生物产品生产的技术操作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环保、医药卫生、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及饮料、生物药物生产、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和技术应用工作。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统计等。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科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生物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生物制品生产等主要生化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在生物制药、新型饮料、保健食品等生物制品单位从事生产、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工作。我院于2008年正式与“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特设“九州通班”。每年培养100名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工作。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药物化学)、酶及酶工程、现代工业发酵调控、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生物工艺学、食品安全性与质量控制、市场管理及营销等。
更多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