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王牌专业_知名校友_学院_占地面积_校训-申请方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中国, 甘肃
师范类公办
院校简介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学校始建于1984年,前身是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改建为本科院校,为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甘肃省唯一一所省属民族师范院校。 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立足自身办学基础和发展优势,确立“以阳光品质办阳光大学”的办学理念,秉承“和合大美、自强不息”的校训,发扬“缺氧不缺志气,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弘扬“刻苦、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经过近40年的办学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民族师范教育、中华民族文化、高原生态与民族区域经济”为主体的专业群,涵盖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5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建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门省级一流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获省、厅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建有14个特色研究机构,其中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培育)4个,建有4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培育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718人,专任教师563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41%,6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省级教学名师等近40人。学校另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近100人。 学校高度重视办学保障能力提升,占地面积近千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近3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5.6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总面积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33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2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4万册。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8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29个。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通过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提供保障。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英语演讲大赛、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级奖项200余项,每年有近百名同学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学校足球队连续三次夺得“全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甘肃赛区”冠军,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中获高教主赛道金奖,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系展演活动中《甘南手作----艺术工作坊》荣获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等奖项。 学校招生以甘肃为主,面向云南、西藏、内蒙古、陕西、山东、黑龙江等20个省区。现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11000人,由汉族、藏族、回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25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68%。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搭建就业平台,学生满意度逐年提高,在主要生源地形成了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的社会影响力。 近年来,学校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4项。“十三五”以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教师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90余部,授权专利121项。承担科研项目300余项,获省级以上奖励35项。 学校不断提升开放办学格局,为师生发展和服务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塞浦路斯、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13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西藏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东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成员单位。 学校党委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立足高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有效发挥了人才培养的基地、科学研究的平台、文化传承的窗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阵地作用,先后为民族地区培育5万多名合格人才,其中在民族教育基层一线工作者达90%以上。学校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胡耀邦、汪洋、孙春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回首过去,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学校几代人以校为荣,艰苦奋斗,薪火相继,励志践行;展望未来,全校师生将继续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志气”的优良传统,和衷共济,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区域一流、西部知名的现代民族师范大学。
展开全文
院系导航
藏汉双语理科系
专业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物理学(藏汉双语) 藏汉双语理科系,简称藏理系,创办于2003年7月,是学校根据藏区社会需求,在数学系原藏数学教研室基础上,设立的一个特色教学系。下设藏汉双语数学和物理2个教研室,系办公室、团总支和学生会3个工作机构。现有教职工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4人,专职教辅人员2人;硕士研究生3人(其中同等学力2人),在读硕士学位1人;专业带头人1人。有7个本科教学班,来自甘、青、川、滇、藏等省区的全日制在籍本科生288人,由藏、汉、土、蒙4个民族组成,其中藏族学生占97.6%。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物理学(藏汉双语)两个教师教育类专业方向,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专业于2011年被列入甘肃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近年来,全系教师注重科研与教学的双向促进,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国家级3篇,EI检索1篇;出版专著、译著12部,主编、参编教材8部;获甘肃省厅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校级标志性科研成果奖10项;参入国家教育部、民委科研项目3人次,申请并完成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校长基金项目3项;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20余人次,交流论文6篇;2013年7月承办全国藏汉双语数学教育教学研讨会一届。 多年来,藏理系在校党委行政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为甘肃及周边藏区培养了800多名忠诚民族教育事业,能“下得去、靠得住、用得上”,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和良好专业素质的基础教育双语理科师资和管理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 建系以来,藏理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教育方针,严格落实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以藏汉双语理科教学为特色,以发展为主题,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求保证,以培养高素质教师教育类双语理科人才为目标,结合藏区基础教育实际,进一步深化双语教学改革,不断探索藏汉双语理科教学模式,大胆创新,锐意进取,逐步形成了一支热爱民族教育事业,精诚团结,治学严谨,素质过硬,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和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队伍。同时,狠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以服务藏区基础教育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修订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藏理系已逐步成为甘肃及周边藏区中小学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基地和继续教育中心,我们坚信藏理系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更多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