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科大学王牌专业_知名校友_学院_占地面积_校训-申请方

广东药科大学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中国, 广东
医药类公办
院校简介
广东药科大学是全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是华南地区最早开办药学系列专业的高等学府。1958年创建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7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定名为广东医药学院;1994年更名为广东药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药学中西、医道济世”的校训,弘扬“励志笃行、融通日新”校风,现已发展成为“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独具特色的高等学府。 学校拥有广州(大学城、赤岗、宝岗)、中山和云浮三大校区五个校园,占地近5300亩。设有19个学院(部)、2家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现有49个本科专业,是全国药学类专业最齐全的高校之一。其中药物制剂、中药制药、药物分析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9-2020)》中,排名分别居全国第8、第9、第10,省内第1、第2、第1。药学、临床医学、药物制剂、中药学等13个专业为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物分析、中药分析、卫生统计学3门课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内科学等19门课程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共2.4万余人。 学校学科特色突出,以药学、中西医结合为龙头的大药学、大健康学科群优势明显。临床医学学科2017年率先跨入ESI全球排名前1%并持续至今,化学、药理与毒理学于2020年、农业科学于2021年分别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药学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并列第21位;中西医结合学科在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居第4。建有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包括1个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3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另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2021年11月,学校增列需要加强建设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和广东省重大发展战略,科研实力日益雄厚。建有“国家级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中山生物医药创新平台”、教育部糖脂代谢病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3个,建立了完备的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三大药”及医药一体的研发创新体系。其中,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尤为突出,已形成多学科综合一体化防控糖脂代谢病诊疗新模式,制定首个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国际规范并在第5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发布,研制了“复方贞术调脂胶囊”等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获国家、PCT、欧美发明专利授权共437项。近年来,学校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4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何梁何利奖、国家专利优秀奖等;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等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1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项;参与研发81个新药产品与技术,产生效益近千亿元。 学校现有教职工1826人,其中专任教师1492人,具有研究生学位人员占比89.9%(其中博士学位人员占比45%),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比49.3%,共有博士硕士生导师300余人。其中拥有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优青、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粤百杰培养工程人才、珠江学者、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特支计划”系列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等163人,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5个。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以维护健康、呵护生命为己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药医及相关领域高素质人才。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4万多名毕业生,在广东省600多家医药企业中,由校友创办或担任高管的超过三分之一。 学校先后与5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招收包括俄罗斯、印度、南非等40多个国家的各类留学生。学校重视国际交流合作,近年来承办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理事会2019年年会暨中俄国际医药科技创新与合作峰会、第25届中日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日文化交流活动、“何梁何利”基金高峰论坛暨图片展活动等,主办5届岭南代谢病国际论坛、2019中国整合药学大会暨粤港澳健康产业发展(云浮)高峰会议、2020年中俄合作新冠疫情防控学术交流会等,牵头成立粤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中国整合药学联盟,2021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学术、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数据更新至2021年12月)
展开全文
院系导航
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设置: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 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卫生系。197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广东省最早开设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1986年成立预防医学系,2004年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和卫生检验专业毕业生逾万名,为我国特别是广东省和海南省的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共卫生学院坐落在环境优美的赤岗校区,办学条件优越。现有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2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院下设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系、卫生检验与卫生化学系和公共卫生实验中心。 学院教师队伍力量雄厚,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理事、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有全国优秀教师、中国科协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师德标兵和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预防医学专业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为广东省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预防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广东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广东省卫生检验与检疫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广东省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教学实验平台和公共卫生协同创新中心。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授权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流行病学”和“卫生化学”;校级重点扶持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和“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近5年,公共卫生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重大项目子课题、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150余项,科研经费160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6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60余篇。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发明专利13项。公共卫生学院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和联合培养研究生。承担省级教改项目7项,发表教改论文60余篇。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培育项目2项。主/参编国家级教材50多部,其中预防医学专业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9部,卫生检验与检疫国家教材18部。 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6个。获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一等奖1项。广东省大中专学生预防医学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在校本科生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0余篇。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 办学50多年来,众多校友已经成为卫生行政部门、公共卫生机构的骨干力量。据不完全统计,2名校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全国三八红旗手,3人获得全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1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的主要起草人之一。2人成为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1人荣获广东省丁颖科技奖。1人现任广药集团总经理。校友在抗击“非典”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96人受广东省委、省政府表彰,其中一等功13人。
更多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