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王牌专业_知名校友_学院_占地面积_校训-申请方

华东理工大学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 上海4.2
理工类公办
院校排名
专业排名
生物工程
中国1
化学工程
中国4
计算机工程
中国8
环境工程
中国8
社会工作学
中国14
信息系统学
中国16
生物工程
中国1
化学工程
中国4
计算机工程
中国8
展开全部
展开全部
国内院校的专业排名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教评论网》
院校简介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我国“化学工程师的摇篮”。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徐汇、奉贤和金山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532亩,各类建筑总面积95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351万册。建有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等国家级计量认证单位。学校已连续13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校园)”光荣称号。 学校设有17个专业学院,学科设置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74个(其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9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0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7个。拥有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ABET认证的专业,“化学”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中俄联合国际理科专业认证的专业,商学院全部专业通过了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商科教育认证。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1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2.8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6760人,硕士研究生9521人,博士研究生1986人,学历留学生402人。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在QS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大陆高校第16名。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38万余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校友中29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当选海外院士,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和骨干。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09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12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拥有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高水平创新团队10个,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学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持续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39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5个省部级人文社科智库(基地)。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入选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单位。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7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00多项,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2000多项,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对标世界一流,面向社会需求,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局面,与包括牛津大学在内的130多所国境外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获批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获批9个科技部“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立了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建有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在英国建有全球首个科技创新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成立首家中罗共建的“华东理工大学锡比乌中欧国际商学院”。 今天的华东理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立足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
展开全文
院系导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设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材料物理-本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 学院简介: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校之初成立的硅酸盐工学和塑料工学专业基础上发展壮大。于1981年获得高分子材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无机非金属材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复合材料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颁布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上述学科调整为现在的材料学。 1993年,学校调整院系管理体制,将无机材料系、无机材料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系、材料科学研究所合并为材料学科,1997年,成立材料工程学院,并将技术化学物理研究所划归材料工程学院。2001年11月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先后在李世瑨教授、应圣康教授、程继健教授等的带领下,为我国非金属材料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顾真安院士、中国科学院南策文院士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人才。学院现有无机材料系和高分子材料系两个系,还有国家医用生物材料动员中心、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医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先进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宝石检测中心(技监局)、教育部军工复合材料科研生产基地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院官网:http://clxy.ecust.edu.cn/ 专业介绍: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材料科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工艺和用途不再局限于传统硅酸盐材料的范围。新型的高温、高强度、高硬度的结构材料,各种功能材料,如光电子材料、介孔材料、敏感材料、记忆材料、特殊传输材料、生物材料等新材料正日新月异,不断研发并推向工业化。无机材料的应用领域从过去的轻工、建材、冶金、化工、电子,扩展到国防军工、航天航空、信息通讯、生物工程、新能源、环保等高技术领域,是现代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创办于1952年,为全国最早创办此专业的高校之一,历届毕业生在本行业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已成为各研究和生产单位的技术骨干或管理干部。无机材料系教学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正副教授约20名,并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含无机材料研究所,并设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证通过的国家级宝玉石检测中心。本专业在数十年的发展与建设中,已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科研方向,现以特种玻璃、精细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介孔材料、超细粉体、硅酸盐工程以及宝玉石为主要发展方向。本专业以无机材料科学和无机材料工程为知识结构的两大支撑点,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设有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结构与性能、无机材料工艺原理、热工过程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验,并开设众多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知识面。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并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具有创新精神、求实作风、环保意识,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团队精神,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适应建材、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光纤及特种纤维、硅酸盐、建材、光纤、晶体等方面的研究院所,面向建材、电子、信息通讯、珠宝、轻工、化工、医药、国防军工、航天航空、建材、冶金、生物工程等有关企业和公司,可从事相关大专院校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材料类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以及进入政府机关,商、贸、检等各部门。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教育部2010年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之一。我校在材料学科具有优势地位,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首批开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我校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人类进入21世纪,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世界经济的发展又对能源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发展绿色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国民经济和国家科技发展的发动机,也是解决能源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之一,现已成为世界快速、稳定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材料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材料。该类材料包括硅材料、纳米材料、介电材料、膜材料、电解质材料、储能材料等。新能源器件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成人类所需的光、电、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主要包括太阳能、化学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形式的储能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发展与技术水平,不仅在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且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并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新能源、新能源材料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因此,本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学生培养理念,专业方向以材料科学为基础,以半导体材料技术、化学电源技术、太阳电池技术等为特色。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结合、自然科学知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新能源科学与技术发展所需的合格和创新性人才。 本专业设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基础和技术基础课程,还设有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化学、材料结构与性能、电化学基础及实验、新能源科学基础及实验、传输学(传递过程原理)、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器件工艺、先进储能材料及器件工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等学位专业核心课程和实验,以及科学研究训练、工厂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课题研究等实践环节。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深造机会多,将面向光伏、化学电源、能源管理、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企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更多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