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牌专业_知名校友_学院_占地面积_校训-申请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中国, 湖北4.1
理工类公办
院校排名
专业排名
地质学
中国2
海洋科学
中国3
地球物理学
中国3
公共管理学
中国5
地理科学
中国31
环境工程
中国32
地质学
中国2
海洋科学
中国3
地球物理学
中国3
展开全部
展开全部
国内院校的专业排名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教评论网》
院校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校园概貌 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现有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474353平方米,校舍总面积1385752.04平方米。学校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图书馆、学生公寓、体育场馆等相关配套设施,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 办学思想 坚持弘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坚持弘扬“严在地大”的校风学风,坚持弘扬“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着力为解决区域、行业乃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秉承“强化特色、争创一流、依法治校、开放包容”的治校理念,营造“独立思考、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努力构建优越而独特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推进“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坚持实施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和国际化战略,大力推进以学术卓越计划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在建成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369人,其中教师195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631人,教授452人,副教授814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9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9人。 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8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地质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学校拥有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自建校起,学校相继在周口店、北戴河、秭归等地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其中周口店野外实习基地被誉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为“全国地质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能力(野外实践)基地”。学校图书馆馆舍面积2.7万余平方米,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献为主体,以地学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构建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源保障。 学科布局 学校围绕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以地球科学为主导,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6个湖北省重点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两个一级学科在全国历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有23个学院、69个本科专业;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程硕士、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涵14个工程领域。 人才培养 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31040人,包括本科生18214人,硕士研究生10758人,博士研究生2068人,国际学生787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5万余人。拥有国家地质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建校6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30万名高级人才。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努力构建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学生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挑战杯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屡获佳绩。 学校把弘扬优良体育传统与健全人格培养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体育教育教学体系。我校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累计获得金牌250余枚,银铜牌500余枚。2012年5月,学校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成为我国第一支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大学登山队。 科学研究 学校在地质学、矿产资源能源、地质工程、地球物理、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地理信息系统与测绘、材料科学与化学、经济与管理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1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8项,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项、“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项、“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项。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 5人,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 9人,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作者61人。学校主办的《地球科学》(中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EI Compendex收录,《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收录,《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进入CSSCI。 学校坚持立足湖北和长江经济带,面向全国,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合作,积极服务行业、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组建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搭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学校还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分别建立产学研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深圳研究院、浙江研究院)。 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100多所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2012年成立由我校发起,联合斯坦福大学、麦考瑞大学、滑铁卢大学、香港大学、牛津大学等十二所世界知名大学组建“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联盟高校在地学领域通过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共赢。近年来,学校公派出国访问、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师生每年900余人次,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与会的境外专家每年400余人次。 以学校为支撑建立了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美国阿尔弗莱德大学孔子学院、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拥有“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国际科研合作中心。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设立“丝绸之路学院”、“约旦研究中心”和“丝绸之路地质资源国际研究中心”。
展开全文
院系导航
材料与化学学院
专业设置:应用化学-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材料化学-本科 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42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1人,楚天学者12人、学校"腾飞计划"入选者3人、学校"摇篮计划"入选者14人、教授42人(博士生导师19人)、副教授65人,形成了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研究梯队。 学院现设有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学实验中心三个三级单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材料学二级学科国土资源部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地质分析)卓越工程师班、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班两个特色班,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资源与环境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工程、材料工程两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已经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连续办学格局。 学院官网:http://chxy.cug.edu.cn/ 专业介绍: 应用化学-本科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现代实验技术,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及前沿,具备材料、能源、资源、环境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及较广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能在教育、科研院所、公司等单位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的科技人才以及有志在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及资源环境等科学领域继续深造的研究型人才。就业领域:适宜到化学、化工、材料、能源、资源、环境、冶金、地质、化学电源、药物及食品等行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事业单位从事研究开发、分析检测、生产、科技管理等工作。专业特色介绍:应用化学专业已获批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现拥有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两门省级精品课程,湖北省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专业设置了岩石矿物分析、能源化学、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三个培养方向,顺应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其中岩石矿物分析(地质分析)已纳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地质分析测试拔尖人才,以满足国家对资源发展的战略需要,满足地质找矿、能源、资源和环境领域对工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能源化学方向已纳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能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能从事能源化学及相关领域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和技术管理的科技型人才。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其中“Chemistry Show—身边的化学”实验展演活动已历时七届,先后被新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武汉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化学类第二课堂活动。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很好的创新意识,广受欢迎。近三年应用化学本科专业总的平均就业率达94%。每年有多名毕业生被推荐免试攻读国内重点院校和中科院知名研究院所的研究生,且有多名毕业生推荐免试或考取我校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学院等地学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专业概况: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建有材料产学研基地,为本科生提供学习、科研环境。培养目标: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培养从事材料领域研究、开发、设计、生产、质量控制、管理、经营等工作的科技人才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继续深造的学术型人才。办学特色:强化材料成分、结构及其与性能内在关系的理论知识,以及材料微观结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研究、研发、技术应用能力。就业领域:适宜在电子、通信、能源、机械、化工、军工、冶金、建筑、建材、资源、外贸等企业集团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检测和管理工作。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近三年读研率约为50%,其中约一半学生进入中科院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85高校深造。 材料化学-本科 业务培养目标:系统掌握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特别是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人才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有志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进行深入学习的优秀人才。就业领域:适宜在与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材料有关的资源能源、化学化工、塑料橡胶、轻工纺织、电子信息、军工、建材、能源、环保等行业从事相关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质量检测与管理、流通服务等工作。
更多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