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王牌专业_知名校友_学院_占地面积_校训-申请方

重庆邮电大学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中国, 重庆4.2
理工类公办
院校排名
专业排名
电子信息工程
中国27
软件工程
中国30
计算机科学
中国33
信息系统学
中国45
市场营销学
中国51
电气工程
中国64
电子信息工程
中国27
软件工程
中国30
计算机科学
中国33
展开全部
展开全部
国内院校的专业排名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教评论网》
院校简介
工业和信息化部 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奖、 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成果获得单位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 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 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全国文明校园 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 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邮电高校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发轫于1950年,在抗战时期交通部邮政总局原址上开办邮政人员培训班;在此基础上,先后举办西南邮电分校、重庆邮电学校和重庆电信学校;1959 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为重庆邮电学院,并开始本科教育;1965年成为当时四川省招收研究生的10所院校之一;于1970年改建为电信总局529厂,1973年改建为邮电部第九研究所,1979年恢复办学。2000年由信产部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部市共建;2006 年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2013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近年来,学校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建设、信息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加强建设,加快发展。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7万余人,其中研究生5000余人。在职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5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900余位。学校校友、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为名誉校长、董事会主席。学校外聘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英国、加拿大、美国、波兰、印度等国30余名院士及1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学校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两江学者、重庆英才计划、百人计划、学术技术带头人、巴渝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60余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名师、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获得者110余人,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团队等22支。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办学71年来,为信息通信行业和地方培养输送了14万余名各类人才,被誉为“中国信息通信人才的摇篮”。现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信息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首批通信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软件人才和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学校主动适应信息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现有学院16个,本科专业6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实施专业5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6个、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5个、重庆市本科一流专业29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4个,涵盖工、理、经、管、文、艺、法等学科门类。拥有重庆市“双一流”学科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学校的工程学科和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教育改革,现建有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基地,12个国家及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主研发了覆盖本科全部课程资源的课程中心,建成12门国家级课程,84门市级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2个市级教学团队。学校作为重庆唯一的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近年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承担国家及部省级教改项目18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3项。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已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200余个,大力引进思科等知名企业的双创课程,并构建集通识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训练为一体的专业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意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双创比赛,培养效果不断显现。学校是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发起高校之一,获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总成绩在重庆市属高校中排名第一;参加“互联网+”大赛、数模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成绩一直居重庆市高校前列。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得全国银奖9项,铜奖13项,市级金奖49项,国家级获奖数量和市级金奖获奖数量均位列市属高校第一;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成绩位列全国高校本科组第11位。近五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奖励1600余项,省部级奖励3300余项。在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位列57名,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位列第51名,位列重庆市属高校第一。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获评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坚持自主创新,是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被誉为“中国数字通信发祥地”。学校现建有移动通信终端与网络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工业物联网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数据智能计算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韩国工业物联网“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60余个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及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新一代信息网络与终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入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择优支持计划,“移动信息终端与测试技术”等共计23个团队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创新群体/团队。学校在通信网及测试技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与智能控制、先进制造与信息化技术、微电子技术与专用芯片设计等领域,承担了一大批重大科研项目。学校曾先后成功研制第一套符合国际电联标准的24路、30/32路脉冲编码机和120路复接设备及其配套仪表,参与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并设计出世界上第一颗TD—SCDMA基带芯片,制定了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国际标准,研制出我国安全领域信息隔离与交换关键设备,研发出全球首款支持三大工业无线国际标准的工业物联网核心芯片。学校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殊荣。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00余项,承担省部级项目111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一等奖28项,授权专利200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00余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立足信息行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努力构建开放办学大平台。学校成立了董事会,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邮政、中国铁塔、中广核、华为、中兴、大唐、联想、腾讯等行业著名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与长安汽车、四联集团、机电控股等在渝大型企业,与重庆南岸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与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经开区、重庆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地方政府、园区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了“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江南分院”“重邮讯飞人工智能学院”“重邮工业互联网学院”“鲲鹏创新学院”“微软重庆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现代邮政学院、邮政研究院”等100余个产教融合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取得显著成效;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50余所高校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及共建研发基地。目前,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和港澳台地区4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短期学生交换/学分交流、带薪实习及短期科技与文化交流等项目,着力推进中美、中加、中俄、中英等合作办学项目,推进 “1+2+1”“2+2”“3+1”“4+1”等模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与法国巴黎高等电子学院建立了我市首个境外联合办学基地,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在校生公派出国学习交流项目。学校来华留学教育取得新突破,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来华留学生项目高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留学生项目高校,并作为西南地区唯一高校通过首批27所试点高校接受国家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学校地处于重庆主城南山风景区内,坐落在森林公园环抱之中,占地3800 亩,校舍建筑面积68万余平方米,馆藏700余万册(种)。学校建有国内高校一流水平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有线全光网络和无线新一代WiFi覆盖全校,全网支持IPv4/IPv6双栈,校园互联网出口带宽100G以上,建有全国领先的云数据中心,搭建了“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We重邮”“重邮微校”“今日校园”等移动校园平台,初步建成包括统一数据交换共享中心、一站式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多维度信息交互体验平台和在线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的智慧校园。校园鸟语花香,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好地方。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重庆市森林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学校被评为为重庆市首批“绿色校园”“数字校园”示范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和“平安校园”示范单位。 继往开来,再展宏图。学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办学特色、推进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加强内涵提升,大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实施,努力建设成为中国西部信息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的一个实验场所、人才高地、科技高地”,着力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和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服务信息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争取早日实现建成特色鲜明、开放式、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地址:重庆 南岸 重庆邮电大学 电话:+86-023-62461003 邮件:bangongshi@cqupt.edu.cn 邮编:400065 传真:+86-023-62461882
展开全文
院系导航
传媒艺术学院
专业设置: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传媒艺术学院是学校在主动适应现代传媒和文化艺术产业的迅速崛起,信息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数字创意产业经济不断升温的背景下,于2002年成立的教学科研单位。学院依托学校在信息学科领域的优势和特色,植根传媒、服务社会,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现代传媒艺术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将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效“嫁接”,坚持“以创意见长,拿作品说话”的成才途径,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媒介素养,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进行信息内容的策划、创作和传播的,思想与业务过硬、理论与实践兼长、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复合性新型传媒艺术人才。 学院现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六个与现代传媒、数字创意产业紧密相关的本科专业,在校学生2300余人。 同时在广播电视和艺术设计两个领域招收 “电视编导与制作”、“动漫创作与制作”、“移动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和“网络艺术设计”五个研究方向的艺术硕士(MFA)。具有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学院拥有一支理论水平高,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学历、学缘、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 学院是中国视协电视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高教影视教育艺术委员会理事单位;重庆市学校艺术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影视编导与传媒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重庆市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数码媒体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美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工商联创意产业商会会员单位;中国通信协会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公益广告创作基地;重庆市高校摄影协会副主席单位;重庆邮电大学数字媒体创意创新实践基地。 学院是重庆市数字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重庆市高等学校三特行动之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动画)及特色学科专业群(数字媒体与信息管理)、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走进数字媒体艺术)。 学院实验中心总使用面积75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价值近2000万元。设置有数字高清演播厅、导播间、MIDI教室、录音棚、摄影棚、三维动作捕捉实验室、网络艺术实验室、虚拟与交互实验室、动画实验室、CNC加工中心、模型实验室等三十多个不同功能的实验室。学院还建有重邮影视创作中心和影视艺术、动画创作、数码艺术设计四个师生课外进行艺术作品创作的工作室和一个专业图书资料室,与市内外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传媒及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了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为学院教学、科研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实践平台,创造条件、环境,激励艺术人才脱颖而出。 学院立足教育教学,坚持以教学促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努力构建科研交流平台,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促进学院内涵发展。教师先后在《光明日报》、《新华文摘(全文收录)》、《文艺研究》、《装饰》、《美术观察》、《音乐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共发表论文近800篇,其中核心300余篇,CSSCI 近200篇;主持、参与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国家级项目20项,国家广电总局、工业与信息化部、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5项;教改项目68项,其中重庆市重大项目4项,质量工程项目35项;出版专著和教材75部;获得专业奖项近300项。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其中全国性竞赛中获奖400余项,省市级奖项500余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更多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