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王牌专业_知名校友_学院_占地面积_校训-申请方

中国医科大学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中国, 辽宁4.0
医药类公办
院校排名
专业排名
流行病学
中国11
临床医学
中国15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国15
护理学
中国23
流行病学
中国11
展开全部
展开全部
国内院校的专业排名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教评论网》
院校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其前身为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1932年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40年9月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11月,在沈阳接收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州医科大学,1911年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合并了辽宁医科大学(前身为盛京医科大学,1883年由英国苏格兰教会建立)。中国医科大学是原卫生部部属高等医学院校,2000年改为省部共建学校。2015年获批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共建高校。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0万多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著名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据不完全统计,担任副部级以上职务百余位,卫生行业主管部门正、副部长10位,将军4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7位。 学校现有沈北、和平2个校区,设有15个学院(学部)、4个研究院。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普通本科专业22个,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辽宁省一流本科示范专业;国家级教学项目有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十二五”规划教材16本,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项目有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重点支持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个,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4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教学团队1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跨专业实训平台1个,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8个,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1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十二五”规划教材4本,18本教材获批首届辽宁省教材建设奖。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6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7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33个,辽宁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2个,辽宁省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2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5个;辽宁省精准医疗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3个,辽宁省医疗中心50个。学校现有3所附属综合性医院和2所专科性医院,开放床位11332张,牙科综合治疗椅273张。 学校在职教职工9103人。全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7.7%,全校教授级900人,副教授级1439人,研究生指导教师2006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484人。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7214人,其中博士生1252人,硕士生(含七年制)5514人,普通本科生9407人,预科生23人,外国留学生1018人。 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人选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0人;“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1人、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引进计划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领军人才4人次,辽宁省优秀专家34人次,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3人次,辽宁特聘教授45人次;“兴辽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1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6人、青年拔尖人才13人;辽宁省普通高校专业带头人5人,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15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黄大年教师团队1个,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14人、千人层次124人。在中华医学会担任主任委员(含名誉主任委员和候任主任委员)6人,担任副主任委员6人;现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委员10人。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合作成立了中英联合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西班牙、朝鲜、芬兰以及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地区的107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与世界银行(WBG)、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学校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简称“111计划”)。有434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职称,近年来开展了113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38个CMB项目。
展开全文
院系导航
法医学院
专业设置:五年制法医学专业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的前身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建立的满州医科大学法医学教室,1946年改为国立沈阳医学院法医学科。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被并入中国医科大学病理学系法医学组。1951年,法医学组受东北人民政府司法部委托,组织法医培训班,进行法医学教学,同时为该校40期学生开设了《法医学》课程。1952年9月,正式成立法医学教研室,隶属基础医学部,承担该校各专业学生的《法医学》课程教学。1954年,陈东启、贾静涛教授参加了卫生部组织的高等医学院校用《法医学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1955年,受卫生部委托承办了全国第一期法医师资进修班,为我国医学院校新组建的法医学教研室培训师资22名。自1953年起,在陈东启教授领导下,组织翻译了苏联著名法医学家波波夫所著的《法医学》,于195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被卫生部审订为全国医学院校试用教材,成为我国首部法医学专业教材。 1958年,陈东启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我国首次研发并成功抗制备了M、抗N血清,同时发现利用煮沸红细胞进行吸收以提高红细胞的利用率,并在东北、河北、山东等中国北方五个省进行上万名汉族人群ABO与MN血型分布的调查,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次血型普查,所获得的成果至今仍为法医学鉴定的重要参考数据。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还开展了利用分泌型人唾液制备高效价“抗A”、“抗B”和“抗H”血清;采用混合凝集反应检查毛发血型;在福尔马林固定脏器中检出ABO型物质等多项新技术的研发,使专业科研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979年,中国医科大学开始招收法医专业五年制本科生,是我国第一个招收法医专业本科生的院校。1981年,受卫生部委托举办了第二期法医师资及法医师培训班。1982年,法医学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成为我国首批法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4年,受教育部委托举办了第三期法医师资及法医师培训班,为国内各医学院校开设《法医学》课程培养专业师资。 1980年3月14日,在贾静涛倡议下,组织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地方性法医学学术团体―沈阳法医学会,并出版了学会刊物《法医通讯》,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部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为推动我国法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交流和学科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1985年3月18日,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指导委员会决定,正式建立法医学系,同时组建六个教研室,包括法医病理学教研室、法医血清学教研室、临床法医学教研室、法医人类学教研室、法医化学教研室和法医学概论与法律教研室。 1986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法医学专业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是国内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之一。 1987年10月,法医学系在我国首次主办了国际法医学术研讨会,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国际性法医学学术会议,国内外共有200余名专家和法医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受到与会者好评。学院已先后派出20余名教师到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讲学、考察、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并邀请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专家学者来学院访问和讲学,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 2000年5月,根据法医学科发展需要,经学校批准成立法医学院,下设法医病理学教研室、法医血清学教研室、法医临床学教研室、法医人类学教研室、法医毒物分析教研室和基础法律教研室。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员工30人,其中教师22人,教辅及行政管理人员8人。教师中,教授12人,副教授2人,讲师7人,助教1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有博士学位13人(含博士后4人),硕士学位9人。 长期以来,中国医科大学不断加强法医学专业学科建设,努力提升法医学教学、科研质量重视培养实用型法医学专业人才,同时为社会提供法医学鉴定服务,实现了以教学、科研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并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和法医学鉴定的良性循环。2006年至2011年,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先后获得财政部与辽宁省共建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等多项教学经费近1000万元,先后建立了法医学多媒体解剖室、法医病理形态学多媒体互动实验室、法医电生理实验室、DNA分析实验室、死后生化学检测室、细胞培养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一批现代化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其中,法医病理形态学多媒体互动实验室是目前国内法医学专业领域中首个准数字化教学平台。学院先后承担了教育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辽宁省及校级各类教学课题13项,获得多项部省级教学成果奖。承担各类科研课题7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1项,部省级及市级课题59项,获得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在国际及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0余篇。作为主编、副主编主持和参加编写法医学专著13部、法医学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11部,参加编写其他各类教材和著作20余部。学院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2006年,法医学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2006年,《法医病理学》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2007年,《法医物证学》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 2008年,法医学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法医物证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法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法医病理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1年,法医学专业被评为中国医科大学重点学科。 学院的雄厚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教学、科研与司法鉴定条件,为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强化实用型法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学院在国内多个省份建立了22个法医学教学实习基地,分布于东北三省、江苏省、河南省及广东省。迄今为止,已培养法医学专业本科生1073人、硕士研究生185人、博士研究生45人、在职法医学人才756名,所培养的毕业生受到公、检、法及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的好评。 法医学鉴定是培养法医学专业人才中不可缺少的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的法医学鉴定中心,承担公、检、法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各类法医学鉴定。2003年,经辽宁省司法厅批准注册成立了面向社会服务的法医学鉴定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每年受理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法医学鉴定4000余例。2006年,“辽宁省司法鉴定协会”成立,王保捷教授当选为首届会长。2008年,“鉴定中心”被司法部确定为国家级法医司法鉴定培训基地。2009年和2010年,“鉴定中心”两次被司法部评选为“全国司法战线先进集体称号”。目前,“鉴定中心”拥有具有司法鉴定资质专家23人。工作中恪守“公正、客观、科学”的理念,鉴定工作在我国享有很高的权威性,为我国司法部门相关案件的侦查、审理、诉讼和审判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纠纷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更多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