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学院王牌专业_知名校友_学院_占地面积_校训-申请方

长沙学院
Changsha University
中国, 湖南
理工类公办
院校简介
长沙学院创建于1970年,2004年由原长沙大学(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是长沙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管理”体制。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 学校坐落于浏阳河畔,占地约1970亩,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被誉为“最美大学校园”。学校距长沙火车站10公里,距高铁长沙南站15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25公里,地铁3号线设“长沙大学”站,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36亿元,藏书148万册。现有14个学院,4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5632人,已累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23人。 学校秉承“力学笃行”的校训,弘扬“崇德求真,实干担当”的长大精神,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坚持“两型”(教学型和应用型)“两性”(地方性和多科性)和“一体两翼”办学定位,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以工程应用类学科专业群为主体,文化创意类与现代服务类学科专业群为两翼,理、工、文、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有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7个、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1个。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省级实践教学平台34个,建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0门。 我校现有教职工11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2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余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5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5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38%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拥有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20余人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省科技领军人才、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中青年专家、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人选、省“百人计划”人选、省100个科技创新人才、省青年芙蓉学者、省湖湘青年英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芙蓉教学名师等90余人次。学校重视和鼓励本校学术骨干兼任外校研究生导师,目前有85位教师被省内外高校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协同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20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服务省委省政府“两山”(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与湖南广电、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共建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学校生源质量好,高分段考生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我校在湖南省内进入本科一批招生录取;2021年湖南省实施新高考,我校在湖南省历史类、物理类各专业组平行一志愿投档线均位列省内新升一本院校首位。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197项,其中全国性一等奖144项、二等奖245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的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我校在2017-2021年的综合排名中,居全国第218位、全省第7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4位;其中,我校2021年单年在全国排名第110位,比2020年排名上升了159位。近五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近90%,居全省高校前列。2014年至2020年,连续三届荣获“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称号。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建有国际合作科研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长沙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6个。2010年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共计2052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近2亿元。学校教师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2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科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2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6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国家级)1项,省科学技术奖18项(包括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7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包括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旅游类)优秀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50项。学校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和使命,紧密围绕现代化长沙建设的战略目标,近五年来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项目415项,实现本地转化应用205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计70余亿元。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依托长沙智能制造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和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国际影响力,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格局。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国外近30多所高校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100多名。近年来先后有200多人赴海外访问、留学、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展望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对接服务湖南省强省会战略,服务省市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三升三大”发展战略,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而努力奋斗。
展开全文
院系导航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设置: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历史沿革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已有近40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78年创办的长沙大学理化系的物理教育专业和工程系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组建的应用物理与电子技术系(简称物电系),2005-2013更名为电子与通信工程系,2014-2016改名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2017年初正名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办学理念与定位 学院努力践行“力学笃行”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弘扬“求真务实,坚韧不拔 ”的电信精神,构建“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和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学科专业方向 学院共有四个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和光电信息技术研究所。 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学校“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四个: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卫星导航与通信,光信息获取、传输与处理,智能测控与信息处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学校“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光学工程”曾被评为学校“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多人。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向为电子工程和信息处理与测控技术; 通信工程专业方向为通信网络工程和移动互联网技术; 光学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为光电传感与检测和光电成像与显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力电子及伺服技术。 4、师资队伍 学院教职工71人(含双肩挑人员6人),其中教授10人,副高职称教师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人,硕士学位教师41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7人,湖南省实践教学工作先进个人2人,长沙学院教学十佳5人,育人标兵2人,教师赛课获奖省级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3人,校级奖10多人。 5、实验实习基地 学院实验实习基地拥有仪器设备5734(台套)、仪器设备总值2303万元,实验用房面积达7850㎡。 物理基础实验室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演示、PASCO等实验室,面积1508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700多台套。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室有电路原理、模电、数电、单片机、电子EDA、电工电子虚拟仿真、电机拖动等实验室,实验用房面积2278平方米,拥有实验设备2630台(套)。 光电通信实验室有光电传感、光电显示、激光原理、光纤通信、通信电路、DSP等实验室和CISCO路由交换、中兴通讯程控交换、软交换、SDH光传输、EPON光接入、 3G/4G移动通信动等实验实训平台,面积达1100多平方米,实验仪器700多台件。 电气与电子信息专业实验室现有自动控制、传感与检测、电子测量、PLC,过程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厂供电等实验室,面积达93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300多台(套)。 此外有电工实习基地、电子实习基地、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长沙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基地、长沙学院-上海智翔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长沙学院-上海智翔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长沙学院-广州粤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中兴通信NC联合教育中心、思科网络教育学院等。 6、学院突出建设成果 信息与通信工程为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2018) “面向新经济的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立项为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立项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6) 长沙学院—上海智翔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获评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016)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湖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 长沙学院-上海智翔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被评为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3)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室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示范实验室(2009) 电工实习基地获评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2007) 物理基础实验室获评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2002) 长沙市物联网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批准为长沙市市级工程中心。(2016) 学院教师近4年来学院教师近四年授权专利82项,发表论文110多篇,期中SCI索引46篇,EI索引33篇,教师承担各类项目140余项,省部级以上23项,成果转化8000多万元。在智能监控、图像处理、仿真电壁炉的改造及新品开发等方面积极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3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院教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省部级2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学院教师近四年主持教研教改课题23项,其中省部级课题13项;在教学教研方面获奖16项,其中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20多篇,出版教材7部;教学竞赛得奖15项,其中省级奖4项。 学院积极开展校校、校企合作,主动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大学等重点大学联系,聘请这些学校的教师为学院学生举办学科前沿讲座和教授基础专业课程,同时还派教师到这些学校攻读博士学位或进行博士后研究;学院先后与美国DIGILENT、美国NI、美国思科、中兴通讯、深圳讯方、深圳安普光、上海智翔、广州粤嵌、湘邮科技、科瑞特、新亚胜、楚天科技、国防科大导航中心等1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或产学研合作协议;这些合作均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7、人才培养质量 近几年学院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69项,其中国家级竞赛奖项10多项,省级奖项53项。学生主持各级创新项目70多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3项,省级项目20多项。申报专利10多项。学生就业率90%以上,最高达98.1%,就业率与优质就业率居学校前列。一些毕业生以工程经验深厚的优势自主创业,业绩不断扩大,成为行内专家。由张玉希等4位同学创办的湖南科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年销售收入达6000多万元,吴香辉同学创办的深圳安普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达到十一亿,肖正君等同学创办的深圳华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估值超过7个亿,已于2016年上市。
更多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