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王牌专业_知名校友_学院_占地面积_校训-申请方

郑州大学
Zhengzhou University
中国, 河南4.4
综合类公办B类一流高校
院校排名
专业排名
水利工程
中国8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国9
新闻传播学
中国10
流行病学
中国10
临床医学
中国17
水利工程
中国8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国9
新闻传播学
中国10
展开全部
展开全部
国内院校的专业排名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教评论网》
院校简介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现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和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2.2万余人,以及来自85个国家的留学生2500余人。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教育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耐火材料专家钟香崇院士,土木工程专家孙国梁教授,耳鼻咽喉科专家董民声教授,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汦教授,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弘文励教。 悠久历史铸就郑大特色文化 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形成郑大人包容宽厚、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汇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学生来自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世界85个国家,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围;文、理、工、医、农等12个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相融互补的育人氛围;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特色文化,三个老校区的特色文化长期积淀与升华,孕育了“求是 担当”的郑大使命与精神,形成“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郑大校风。在强化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学校注重发挥文化引领的社会职责,努力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融合发展完成综合性大学布局 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一流建设学科;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8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ESI排名全球前1.43‰、化学ESI排名全球前1.39‰;ESI学术机构全球排名第607位,位列全国高校第39位。学校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7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人,教授75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56人,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引领,以“杰青”“长江”等为学术带头人,青年博士为骨干的人才队伍。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担任河南省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高俊院士担任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何季麟院士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担任地下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陈芬儿院士担任药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尼克•莱蒙担任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担任历史学院、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担任商学院院长,南振中先生、张海先生等执教我校。 立德树人形成完备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校本部现有51个院系,117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通过国家级认证专业1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学校先后被列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高校。学校被评选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滋兰树蕙,桃李芬芳,百万校友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形成独具特色的“郑大品牌”。 科技创新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制定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构建创新驱动发展体系。拥有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拥有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获批筹建。拥有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郑州大学药物研究院、郑州大学现代分析与基因测序中心等校级直属科研机构。五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课题15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计1628项。学校在神舟系列宇航员出舱面窗关键防护装置研究、磁约束热核聚变基础理论研究、车用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非开挖工程技术和装备、“一步法”固相合成半芳香尼龙的高效制备技术、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和催化工艺、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生物遗传与表观遗传研究、植物油菜素内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隋唐史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含科普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 国际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广泛 与美国、英国等51个国家和地区的262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斯托特分校和普拉特维尔分校、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波兰罗兹大学、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等国外高校合作开展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印度、格鲁吉亚设立孔子学院,在美国设立孔子课堂。学校是“中俄语言文化高校联盟”创始成员,“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发起成员,“中俄医科高校联盟”成员,“南亚-东南亚大学校长联盟”成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作为首批地方高校入选“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拥有微纳成型技术、细胞与基因治疗、低碳环保材料智能设计、癌症化学预防、地下基础设施非开挖技术、电子材料与系统等6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和功能分子绿色构建与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在2019年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中名列第37位。学校牵头组建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打造郑大工程与技术服务品牌,郑州大学建设科技集团成为河南民用建筑行业的领先企业。推进附属医院集团化发展,10家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6个,省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141个,开放床位数3.3万余张,年门诊量突破2000万人(次),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成为河南省医疗行业的“集团军”。 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承载着中原大地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呼唤,承载着河南亿万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承载着地方大学由大变强的重托,承载着中原崛起、民族复兴的意志,全体郑大人将坚持扎根中原大地办大学,秉持求是,勇敢担当,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强力推动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切实发挥文化引领、人才支撑、科技支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全文
院系导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含本硕连读班)-本科、材料化学-本科、包装工程-本科、材料工程技术(中日合办专科,含高分子材料方向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专科 学院简介: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由原郑州大学材料系、原郑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部分专业)、原郑州工业大学材料系、原郑州工业大学数理力学系(部分专业)合并组建。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和材料化学3个本科专业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河南省首届名牌专业,设有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成型与模具、金属材料与成形加工、无机非金属材料4个专业方向。 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硕)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包装材料与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工程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211”一、二、三期重点建设学科,材料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河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并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官网:http://www5.zzu.edu.cn/clgc
更多院系
历史文化
知名校友
两院院士校友人数
4
宁泽涛
宁泽涛
宁泽涛,1993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毕业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游泳队运动员,主攻短距离游泳,主项为自由泳。 2014年6月13日,宁泽涛作为军人出战国际军体第46届游泳锦标赛,并于比赛首日摘得男子50米自由泳金牌;6月14日,在比赛第二日进行的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宁泽涛又夺得金牌,并打破该项目国际军体纪录;9月23日,在仁川亚运会男子50米自由泳预赛中,宁泽涛以21秒95刷新了亚运会纪录;同日进行的决赛中,宁泽涛以21秒94获得冠军;9月24日,在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余贺新、林永庆、孙杨和宁泽涛组成的中国队夺得金牌并打破亚洲纪录,成绩是3分13秒47,日本和韩国分获银铜牌;9月25日,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宁泽涛再下一金,并以47秒70的成绩成为首个游进48秒的黄种人;9月26日,在男子4x100混合泳接力比赛中,由徐嘉余、李响、李朱濠和宁泽涛组成的中国队实现大逆转,最终力压日本队夺得金牌;至此,宁泽涛在该届亚运会上共收获4金;10月15日,在安徽黄山参加全国游泳锦标赛,以23秒65获得副项50米蝶泳的亚军;10月17日,在男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以47秒65的成绩夺冠,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 2015年2月1日,获得“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最佳男运动员奖;8月5日,参加俄罗斯喀山进行的2015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并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半决赛中,以48秒13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一、总成绩名列第二,宁泽涛也成为世界游泳锦标赛自1973年举办以来,第一位进入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的亚洲选手;8月6日,继续参加第16届喀山世界游泳锦标赛,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宁泽涛以47秒84夺得冠军,获得本人首枚世锦赛金牌,也创造了亚洲游泳的历史;10月7日,宁泽涛在第六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男子50米自由泳比赛中以22秒35的成绩夺冠;12月27日,被新华社体育部评为2015年中国十佳运动员。 2016年,参加钜派杯全国游泳冠军赛暨里约奥运选拔赛,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半决赛中以47秒96的成绩列总排名第一,并入围决赛;2月1日,宁泽涛蝉联2015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男运动奖。8月10日,在里约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半决赛中,宁泽涛以48秒37的成绩排名小组第六,总排名第12位,无缘决赛;8月12日,在里约奥运会男子50米自由泳预赛中,宁泽涛以22秒38的成绩排名小组第五,无缘半决赛。12月2 日,《第一财经周刊》评选的“2016最具商业价值体育明星top10”中,宁泽涛名列第二。“2016中国最具商业价值明星榜top100”中,宁泽涛名列第29位,现役体育明星中排名最高。 2017年2月22日,国家游泳队负责人确认宁泽涛因其有违规违纪行为而被调整回原单位;3月24日,在游泳中心人事变动之后,宁泽涛重返国家队。5 月31日,宁泽涛入选ESPN体育名人榜百大知名运动员第66名,中国最高。7月16日,在参加的昆士兰短池游泳赛100米自由泳比赛中,宁泽涛以46秒64的成绩夺得冠军;8月19日,在昆士兰短池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自由泳项目中,宁泽涛以46秒14的成绩摘金,并打破亚洲纪录;9月4日,在第十三届全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宁泽涛以47.92秒夺冠;9月6日,在天津奥林匹克中心游泳跳水馆进行的全运会游泳比赛男子50米自由泳决赛争夺中,宁泽涛以22秒04获得冠军,赢得了他在本次全运会上的第二冠。 2017年5月,宁泽涛从海军游泳队转业回到河南游泳队。2018年12月17日,宁泽涛在2018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中,以48秒43的成绩夺冠。2019年3月6日,2015年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宁泽涛在社交媒体宣布退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