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牌专业_知名校友_学院_占地面积_校训-申请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中国, 浙江4.1
理工类公办
院校排名
专业排名
电子信息工程
中国6
计算机科学
中国18
信息系统学
中国18
软件工程
中国35
会计学
中国53
英语言与文学
中国59
电子信息工程
中国6
计算机科学
中国18
信息系统学
中国18
展开全部
展开全部
国内院校的专业排名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教评论网》
院校简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经管学科优势明显,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始创于1956年,初名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而后历经杭州航空工业学校、浙江电机专科学校、浙江机械工业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管理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等时期,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电子工业学院,2003年原杭州出版学校整体并入,2004年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等中央部委,2000年实行浙江省与信息产业部共建、以浙江省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2007年成为浙江省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建高校,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坚持立足浙江、依托行业、面向世界、服务社会、支持国防,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弘扬“笃学力行、守正求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现设下沙、文一、东岳、下沙东及青山湖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2500余亩;下设19个学院及教学单位,举办1所独立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000余人,教职员工2400余人。学校拥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来华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45个本科招生专业,1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防特色重点专业,是省属高校中唯一拥有国防特色重点专业的高校,8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设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具有硕士推免权和雅思考点。拥有4个国防特色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4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6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个浙江省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浙江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办学规模、水平、质量和效益等各项指标均位于浙江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拥有一支以国家及部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术造诣深的知名学者为带头人,中青年专家教授、博士等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全校教职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1700余人,正高职称35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00余人。其中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专家8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5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长江学者青年项目入选者2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8人。省特级专家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2人。设有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在众多领域参与并完成了一系列国家“六五”至“十三五”计划重点攻关、“973”“863”等高科技攻关和国家、省部基金科研项目。2021年实到科研经费突破 5.2亿元,稳居省属高校第2。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其中,2021年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1年主持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学校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科技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荣获“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拥有浙江省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海洋工程研究中心、微电子研究中心、中国财务云服务研究院、生物三维打印与医疗器械研究院、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浙江省管理会计应用创新研究中心、浙江(杭电)创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科技教育研究平台。目前,学校与国内外数百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已成为浙江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高地,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13项。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学风浓郁,学科竞赛成绩突出,近五年在挑战杯、互联网+、电子设计、数学建模、ACM程序设计和智能汽车等全国大学生顶级权威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以上300余项,7次冲入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球总决赛,曾获美国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等国际奖项,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人数与学生拥有专利数在省属高校中位列首位。2017年第41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获得全球排名并列第20;2017年至2021年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共获一等奖24项(含5项全国冠军),总成绩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2020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信息科技前沿专题邀请赛(瑞萨杯)获赛事最高奖瑞萨杯;2017-2021年全国普通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排行全国第17位,地方本科院校竞赛榜单列全国第一。 办学66年来,学校在复合型IT人才培养方面的教学实践成果连续五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学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16万余名优秀人才,众多校友成为阿里巴巴、中芯国际、京东方、中电熊猫、海信、创维、厦门宏发、北信源等国内电子企业的领军人物,据统计全国IT百强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掌门人为我校校友。学校被誉为“IT企业家摇篮”和“卓越会计师沃土”。学校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较强,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在浙江省属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在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分数位居同类院校前列。据第三方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的起薪率、职业稳定性、国内外升学率、对母校的忠诚度等方面指标均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学校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是浙江省首批文化校园建设试点单位,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拥有网络文化、原创音乐文化、志愿服务文化、学科竞赛文化等一批国家级文化品牌,每年均开展“大学之道”人文讲堂、“缤纷下沙”高雅艺坛、社团文化节等数十个文化主题活动以及科技文化节、研究生IT创新学术论坛等一批学术主题活动。金庸、王蒙、泽尔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李昌钰等众多海内外名家大师都曾来校,与师生切磋交流。校园环境优美,书海风荷、雅湖云影等“杭电十景”风光如画。 学校设施一流,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科技馆、体育场、文化活动中心。2021年获批“中国—奥地利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拥有国家级脑机协同智能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拥有检测仪表与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射频电路与系统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工业和信息化部视听认知健康与智能影像分析评价实验室等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首批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0个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科技创新公共技术平台、4个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6个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载体、3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以培养基于网络的先进制造技术人才为主的工程训练中心。学校具有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健全,教学科研实验室及服务与共享公共平台完善,办学条件处于浙江省属高校及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学校对外合作交流广泛多元,与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法国、墨西哥、奥地利、罗马尼亚、塞浦路斯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个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大力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充分发挥信息类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主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开展境外联合办学,在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建有7个境外办学机构。学校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招生国别丰富,教育层次覆盖学历生教育和非学历生教育,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学生招生奖学金专项”,来华留学生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学校与国外知名高校和一流科研机构设立60余个实质性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建有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每年都聘请大量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驻校任教,选派千余名优秀大学生赴国(境)外名校留学或长短期学习,选派近百名教师赴国(境)外高校进修学习。学校2018、2019连续两年国际化总体水平位列浙江省属硕博高校第1。 当前,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将坚持自身办学特色,服务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以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着力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
展开全文
院系导航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环境工程-本科、环境科学-本科 学院简介: 材 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物质基础,材料生产与加工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水平和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由材料制备和 加工带来的污染使得人类的居住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地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这为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以及材料与环境两大学科的结合提供了巨大的 发展机会和创新空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就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前景、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和学科发展的趋势而组建的。本学院将材料学科与环境 学科有机结合,培养既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知识,又有环境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知识的中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是一种跨学科、复合型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材 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拥有很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正高级教师7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高级教师18人,87%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各学 科和专业方向的负责人均有长期在国外留学以及访问研究的经历,形成了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教学科研团队。学院现有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 1人、浙江省151新世纪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及第一、二层次人员3人,校特聘教授5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1人,中国 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环境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浙江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真空学会理事1 人,中国海水淡化与再利用学会理事1人,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1人,浙江省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行业协会理事1人,浙江省生态学会理事1人,浙江省膜学会理 事1人,浙江省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会理事1人,《无机材料学报》、《真空电子技术》、《水处理技术》和《科技通报》期刊编委各1人,并有多人次担任国内外 著名学术期刊的特约审稿人和各种项目的评审专家。近年来,学院相关教师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事电子器件预研、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 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并积极与企业联合,承担了多项合作开发项目,近5年来累计科研经费达到1300万以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60多篇,获得国 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出版教材和专著多部。 学 院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设置三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其中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 收本科生,环境科学是浙江省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兼具环境工程、环境监测和环境保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学院拥有“电子信息材料”和“环境监测与控制”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浙江省 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1个中央财政专项实验室、2个省财政专项实验室和3个专业实验室,多位教师具有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资格。材料专业以电子信息材 料、新能源材料、环境控制材料、纳米及低维材料等新材料为教学科研的主要方向,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与实际技能的结合,把材料工程与技术、材料制备加工、材料 分析测试技术、材料制备与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控制等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兼具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又有很强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综合型 人才。本院专业涉及面广,可供就业的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很多,学生毕业后能在环保、规划、技术监督、检验检疫、环境监测等部门,以及管理与产品认证行 业协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与材料制造与加工、机械电子、光电子、微电子、新能源、纳米材料、环境保护等相关单位工作。另外,继续在国内外读研深造 也是不少毕业生的选择。 专业介绍: 环境工程-本科 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综合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能力的工程应用性创新型人才。 专业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与专门知识,掌握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监测和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具备较强的环境装备设计、监测和过程控制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环境微生物学、化工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技术、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制图与CAD、固体废物处理与噪音控制、环境质量评价。 就业方向: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环保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 环境科学-本科 环境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既具有宽广扎实的环境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分析环境问题、制订环境污染控制方案,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污染控制与修复,熟悉计算机环境信息处理、环保网络系统管理、环境规划和管理决策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专业要求:要 求学生掌握数学、化学、生态学、地学等自然科学和一定的社会、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受到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等应用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全面训练,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掌握环境规划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与基本技能。 主要课程: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分析及工程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管理及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环境地学、污染控制工程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全国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认证机构及政府部门等,从事与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修复和环境管理的科研、教学、工程管理等工作。
更多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