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南洋中学
Shanghai Nanyang Middle School
上海市南洋中学院校简介
上海市南洋中学创建于1896年,至今已110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建的第一所西式学校,校友中名人辈出,有文学家巴金,摄影家朗静山,外交家顾维均及黄葆同、殷之文等十四位两院院士等,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和深厚人文底蕴的学校。作为一所教学成效显著的区重点中学,学校以科技教育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和足球运动项目等享誉全市,尤其是科技教育特色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南洋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和深厚人文底蕴的学校。
学校占地45亩,教学大楼两幢,拥有标准足球场、绿萍操场,设施完备的体育馆、各学科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心理指导站、图书馆大楼等教学设施。历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上海市心理健康辅导示范校”、“上海市影视教育特色示范校”等称号。
目前学校已顺利结束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终期评审,根据区政府计划,学校将按照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标准进行高规格的改造。学校今年新高一招生10个班,仍然按区重点的分数线招生。
上海市南洋中学基本信息
类型:
公办
-
中国高中
特色:
省重点/示范中学
联系电话:
(021)64048199
邮箱:
无
学校地址:
徐汇区中山南二路225号(近大木桥路)
师资情况
截至2019年2月,在职教师9人入选上海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攻关计划”,15人入选“种子计划”,入选人数位于上海市普教系统学校前列。学校42%教师具有研究生(含博士)学历学位,42%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含特级)。数学、物理、语文三个学科组为区学科基地,数学信息、物理劳技学科教研组为区示范教研组。
历史文化
建校时间
1896
现任校长
陆军
校训
俭朴 好学 自主 求实
建校历史
南洋中学外景,围墙是戗篱笆南洋中学创设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是上海最早由国人民间自办的新式中学堂。19世纪中叶,在“废科举、兴学堂、育英才”的口号下,王维泰(字柳生)在松江秀野桥畔开办学堂,1896年,校址迁至上海城厢大东门内王氏家祠(省园),命名:育材书塾,进行教学。课程设国文、英文、算学、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这些课程的设立,注定了这是由中国人自力主办的民间第一所私人办的“西学”学校。
1900年,王培孙奉叔父王维泰之命,接办育材书塾。王培孙接办育材书塾后,曾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不久即将校名改为南洋中学,时为1904年。1907年,学校教学楼(建于1931年左右)在龙华路日晖桥购地6亩,(今校址中山南二路225号)。1908年,又购地18亩建新校舍。
1913年添建理化实验室。尽管从一张摄于1920年前后的学校外景老照片中可以看出,斯时南洋中学并不怎么起眼,周边环境也较简陋,围墙用的是戗篱笆。
但到1926年,随着宏伟、典雅的南洋中学图书馆建成,顿时让人对这所学校刮目相看,它也因此名传遐迩。校图书馆10万多册的藏书更令人瞩目。1930年,为纪念建校35周年,校友会捐建了一幢南洋中学科技馆,内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及阶梯教室。建于1926年的校图书馆
1956年,南洋中学由私立改为公办学校。
热门高中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