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县第一中学
Yuanshi County No.1 Middle School
元氏县第一中学院校简介
校徽河北省石家庄元氏县第一中学,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地处巍巍太行山东麓,建于千年古县元氏县城文庙旧址,自1952年开始,一脉文风薪火相传六十载,为高等院校输送了数万名优秀大学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2003年9月,整体搬迁于现址,新一中按照省教育厅“23515”标准规划、设计和建设,占地150亩,总投资4975.1万元。现有教学班64个,在校学生4180名,教职工297人。是市级文明校园、市级花园式学校。台胞朱景文先生出资修建了多功能报告厅——景文楼,河北省秋华教育基金会资助设立“秋华理科实验班”。
元氏县第一中学基本信息
师资情况
现有教学班64个,在校学生4180名,教职工297人。是市级文明校园、市级花园式学校。台胞朱景文先生出资修建了多功能报告厅——景文楼,河北省秋华教育基金会资助设立“秋华理科实验班”。
历史文化
建校时间
1952
现任校长
张志桥
校训
厚德 博学 惜时 弘毅
建校历史
1947年12月3日,元氏县城宣告解放,百废俱兴,教育开始发展。1949年元氏县成立四所高小,设在文庙内的第一高小,简称“一高”,就是元氏一中的肇始。
1951年元氏县开始恢复初中教育,在元氏师范开设初中班。1952年春初中班由元氏师范迁到“一高”。是年9月2日“一高”停办,原初中解散,重新正式招四个班,校牌改为“元氏县初级中学”。学校只有一排旧式平顶教室四所,学生宿舍设在北边低矮的民房内。
1953年新盖两个教室,暑假招两个班,上级派来校长彭敬之,这是元氏一中历史上第一位校长。
1956年暑假,招两个高中班,学校改为元氏中学。由于学生增多,在旧城东南隅,将水坑填平,在一片废墟上修建了田径场。
1958年学校为扩大规模,将学校周围的民宅全部买下划归学校,但在1961年反对“一平二调”时,均又被归还原主。
1959年5月1日,在元氏中学田径场上召开了元氏县第一届体育运动会。但在三年困难时期,学校开始“劳逸结合”,体育课停上,田径场种地,体育器材入库。一直延缓到1962年底,体育课才得以恢复。
1960年,高中4班学生何少存在大学毕业后历任河北交通厅厅长,河北省副省长,河北省人大副主任等职。1963年高中12班学生刘青志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任航空学院教授,授少将军衔。1965年高中18班学生尹孟银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文革前元氏初中班排到了54班,高中排到了24班,文革中各班级按军事编制(营连排),学校名称也经过几次变动,由元氏中学改为五七学校,1976年改为五七大学,1978年将学校改为元氏一中,一直延续至今。
1984年12月,胡成元任元氏一中校长兼书记,1985年教学大楼竣工投入使用。每年高中招八个班,教学质量年年提高,很快便跨入全地区先进行列,并连续数年高考成绩获全地区榜首。1988年高考薛风敏获全省外语类状元,为校争了光。从1989年开始高中各班开始以年号编级排班,当年高中最后一个班为115班,初中为21班,毕业后不再招初中生。
1991年五层公寓竣工使用,1993年实验楼投入使用,尽管学校建设尽量完善,但受条件限制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一所重点学校已渐渐地不附合重点中学的要求,需要搬迁。
1998年耿瑞甫任校长期间,作了大量的工作,终于在2002年6月17日实现了新校区建设工作的奠基仪式,为以后的搬迁打下了基础
热门高中推荐
